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医药资讯>正文

困境中药企的5种“睡姿”

2024-04-08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5 天涯医药网

核心提示:这种药企虽然不在体制中,但是规模崇拜、行业地位崇拜、攀比的心理都在支撑掌门人不断求新求异,以期在什么时候弯道超车,而对于自己掌控药企的实际情况或者没有时间看或者不敢看,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最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少的只有零点几,平均在2.6%,而优势企业平均投入在8%以上,有的甚至20%,差距越来越大,支撑当前业绩的产品多数都是前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开发的产品,未来这些药企不是面临无米之炊就是半饥饿状态。追新型睡姿处于这种睡姿中的药企与前面体制型和独裁型不同,几乎没有体制性障碍,也并非无知的一人

截止到今年4月底,沪深两市221家以制造业为主上市药企除奥赛康和慈铭体检两家无年报发布以外,其余219家均已发布2017年财年年报,从已经披露的情况看中国民族医药产业不仅在快速成长,而且脱胎换骨亦是可期。

按照工业总产值计算,从1998到2017这二十年中国医药产业从1371亿元上升到35699亿元,增长二十六倍,这个速度即使放到全球近百年医药市场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医药产业整体快速增长和集中度增强的同时,也在无情的分化,一部分传统优势企业在衰落,一些目前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看似如日中天的药企实际上也存在诸多隐忧。

图1:2017年度按照绝对额投入研发费用TOP10

图2:2017年度按照相对额投入研发费用TOP10

图3:2017年度部分优势药企研发投入状况

从各药企研发投入的不同可以看到:

一方面,医药产业在快速分化。这种分化在两个层面开展:第一个层面,远见型药企在过去十至四十年的经营过程中,尽管政策不尽合理、环境多变,但他们还是抓住了在中国当时环境下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适应这些趋势做出了富有远见的投入和努力,为今天乃至以后发展创建了先发优势,在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规律框架内树立了有效的竞争壁垒。而其余药企或者看不到规律,或者对规律熟视无睹,或者看到规律下不了决心,或者下得了决心但没有坚持做下去,在2015年以后医药新政创造的新竞争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这是第一种分化。第二个层面的分化更应引起注意,就是在过去一直稳健或快速发展的药企,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是民族医药旗帜并且在后来的转型期亦有不俗表现的药企在产业快速变化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无力和衰落状态。这些药企曾经资金雄厚、人才济济、品牌突出,但是或者受制于体制,或者受制于机制,或者受制于观念上的束缚,在未来发展中显得疲惫、无力甚至呈衰落状态。

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药企呈现睡的状态。民族药企曾享受着中国转型期庞大的药品市场规模、巨大的药品市场潜力和快速的市场增长速度等等优待,这样的特殊环境、特殊资源、特殊时期、特殊机会成就了几千家药企,也让为数不少的药企以为历史会无限的延续。实际上,正像一些有远见药企预测的那样,一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医药产业正在从缓慢转型走向急剧转型,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医药新政有力推动了这个转型,而且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成为可以预见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中国四千多家药企的分野就比较明显,除少数处于非常理性和清醒之外,为数不少的药企实际上处于睡的状态。

盘点一下近十年来药企因缘际会、腾飞与衰落的睡姿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转型期药企发展和衰落的规律:

体制型昏睡

图3的十家药企基本都属于这种类型,当然还有一些药企也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类型药企典型的特征包括:

1.经营主要导向是显性业绩,即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有的上级公司每年排序,分等,掌门人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这些显性业绩。

2.这些药企到现在为止都有很好的政策支持,融资能力也足够强,品牌也给社会和客户以非常好的可信度。

3.都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有的战略文件还很厚。

4.目前多数都在医药工业年度百强榜中,其中的一些药企每年名次还在提前。

5.产品线众多,但是不论产品或产品线市场竞争能力如何都不会主动退出市场。

6.这些药企及其子公司掌门人的主要精力就是拼命提升销售额并改善盈利能力。

然而这些药企之所以被笔者列入睡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经营靠产品。这些药企不是没有研发新产品,但研发投入额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华丽的战略目标。最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少的只有零点几,平均在2.6%,而优势企业平均投入在8%以上,有的甚至20%,差距越来越大,支撑当前业绩的产品多数都是前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开发的产品,未来这些药企不是面临无米之炊就是半饥饿状态。

2.发展靠人才。这些药企人才的培养基本靠实践,当然实践是最好的人才培养渠道,但远不是唯一渠道。没有明确的栋梁人才培养计划或虽然有计划但是没有资源执行,方法单一,所谓的培养人才就是培训,送读MBA的多些,现在政策上也受限,而且MBA的弱点这二十年也暴露无遗。这些药企多数都有自己的大学,但概念多于实际。那如何吸引人才呢?姑且不论这些药企吸引人才的能力怎样,又有多少外部人才空投后能够生存下来并发挥作用?如果这些有历史的药企内部再有些分群,那外部人才就更难以立足。

3.机制障碍。体制内人才并不是都没有看清楚,只是没有人能够冲破体制。在这些企业中,上级或大股东在机制和绩效方面没少折腾,但是难以走出怪圈。在做大做强的导向下,只注重显性业绩而无视隐性业绩;注重当前业绩,忽视长远业绩;注重硬性指标而忽视软性指标;注重表面业绩忽视根本性价值。

短期看,这些药企变现尚能卖个好价钱,甚至显性业绩还在持续攀升,但由于缺乏造血功能,后继乏力,十年后,恐怕难以找到婆家。

独裁型睡姿

这类药企基本是个人或家族独资企业,少量股份制药企也是一股独大、独断朝纲、一言独大,没有制约者。

这类药企的典型特征主要有:

1.股权上或者全资或者独大,掌门人具有绝对的权利,特别是他(她)很看重而且经常使用这种权利。

2.这样的药企不论规模多大、员工多少,思想绝对的统一,导致新思想进不来、进来了也落不了地。开会就是一言堂,决策就是老板一人拍砖。

3.权利至上而下来自一人,这个人考虑不到或不做出决定,一般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4.员工或骨干不是没有更好的想法和新思想,但是难以打动掌门人或者根本到不了掌门人的耳朵。笔者曾遇到一个典型的案例,从2015年起,国家局对于没有创新、简单改剂型药品不仅不鼓励而且不会批准,或者打入黑箱。一家药企就有一个所谓的新产品已申报后被退回,但是决策者对2015年以来的医药新政不闻不问,以为又像以前的文件一样,热一会儿就过去了。结果让研发部门继续申报,屡退屡报,最后还要起诉药监部门。这样的事看起来像个笑话,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少。

追新型睡姿

处于这种睡姿中的药企与前面体制型和独裁型不同,几乎没有体制性障碍,也并非无知的一人垄断,相反,他们的掌门人多数是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新型创业者,在创业前从事过医药企业某些方面的专业工作(包括研发、生产、销售),而且对体制内与体制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弊端看得很清楚,然而这并不能说这些企业家就是清醒的企业家。

这种类型药企的典型特征主要是经营企业求新求异。一有好的创意,掌门人多数都会在药企内部传递并要求下属尽快执行或提出落实方案。这显示了这种类型药企得令则行的行动力,不像一些患大企业病的药企,新创意很难在内部产生作用。但是简单求新求异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任何新的经营或管理措施都要有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环境和土壤,并不一定都合适你的药企;经营管理发挥作用不仅仅在于措施的新旧,而更在于新旧措施之间的契合性;况且有些所谓的新措施本身就是短命的。有些药企企业家为了追求新业务,不断引进新业务、新模式,而原有的产品、业务和模式往往就被弱化或投入的资源不足。

这样的药企看上去并没有睡而是睁着眼睛在折腾,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睡姿。这种药企虽然不在体制中,但是规模崇拜、行业地位崇拜、攀比的心理都在支撑掌门人不断求新求异,以期在什么时候弯道超车,而对于自己掌控药企的实际情况或者没有时间看或者不敢看,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

经营与管理脱节型睡姿

这种类型睡姿的药企在经营上独树一帜,或渠道布局,或产品经营,又或在内部人才激励方面有独到之处,更有许多药企在经营中及时抓住商机,在人才、战略、技术及产品组合上迅速行动,引领一时风采。但是,经营上的大踏步并没有带来管理上的进步,而是进一步暴露出管理上的短板。如果这样的药企能够在这样的时机判断清楚自己的处境,然后进行补救,尚有机会活下来而且很清醒的活下来。

可惜的是为数不少经营与管理脱节的药企将管理视作呆板、僵化、大企业病的代名词,任由经营这条腿与管理这条腿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营与管理脱节主要体现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

1.业绩上升很快但是组织能力并不支持业绩上升,显得乏力或漏洞百出,包括制度不健全、流程两层皮,等等。

2.现有人才足以支撑现有业绩,但是一旦出现关键人才跳槽,后继人才并没有系统的培养办法。

3.领导力没有随着业绩上升而提高,在企业业绩上升的情况下高管团队之间、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之间互相融合和配合明显不足甚至频繁出现互相埋怨现象。一旦业绩下滑,隐含的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昏睡型睡姿

除了前述四种以外,处于衰落中药企最普遍的睡姿是昏睡型。这种类型药企的典型特征主要有:

1.先天不足。这种药企多数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有国企、二轻企业、家属企业等背景,然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民营化,研发药品和报批药品门槛非常低,所以积累了为数不少但均为技术附加值和疗效不高药品文号。

2.这些药品文号同质化非常严重,几乎中国当时所有的药厂都有这些文号。

3.依靠短缺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释放而生存,也有少数企业在转型期遇到个别有远见管理者研发了部分新产品而曾经辉煌一时。

4.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即将结束时,这些企业由于躺着赚钱很容易,误以为可以永远这样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开发新产品,没有培养人才和储备,没有提高组织能力,也没有扩大战略视野。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时,在药品市场动力从依靠胆量、广告、关系变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时,已经错过变革窗口。

这种类型的药企正在面对非常残酷的现实:要开发新产品并推动技术进步但得到同样的结果付出的成本比二十年前要高出几十倍;在没有新产品情况下拓展市场几乎就是无米之炊,年年喊年年失望;走战略转型和经营转型之路,既没有人才也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等待被兼并的时机也正在错过,一个同质化产品能卖到几百万元以上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未来的药品市场中,不仅经营需要独特的价值,就是被兼并也要有独特价值,否则嫁不出去是正常的。

当然,中国近五千家制药企业处于睡状态的药企绝不仅仅是这五类,但这五种药企一定是占有很大份额而且比较典型。

体制型睡姿药企的风险在体制制约,独裁型睡姿药企的风险在掌门人的境界,追新型睡姿药企的风险就更复杂一些,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在求新的路上,经营与管理脱节型睡姿药企的风险在管理腿短制约经营,昏睡型睡姿药企的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处于这五类处境的药企虽然困境不同但都应该及早清醒,为何会如此?为什么处于同一种起跑线上的不同药企具有不同的前途?这里面的深层原因在哪里?症结在何处?不同类型的药企如何焕新?这些内容将在本系列接下来的几期文章中予以阐述。

君乐母婴育儿网
标签:
阅读上文 >> 五类传统口服降糖药梳理经典用药地位难撼动
阅读下文 >> 一致致性评受理号破1100新华制药、康刻尔首个过评品种诞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wuhanty.com/news/show-3789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天涯医药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