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药企新闻 >新闻>正文

合规下的互联网学术营销

2023-02-02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16 天涯医药网

核心提示:上述跨国药企刚刚做完一个针对儿童的罕见病项目,是和一家医疗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的。不否认部分互联网公司成为了“共谋者”,但绝大多数药企还是以学术推广倾向较强的形式进行合作。。

医药代表有一天会被互联网工具完全取代吗?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上升到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层面,但对于医药代表这个职业来说,最近的转型似乎尤为迫切。

央视“回扣门”风波后,药企合规的紧张情绪开始了新一轮蔓延,医院加大了禁止医药代表进入的力度。高压之下,暂时低调、暂停对博士的学术邀请等“猫捉老鼠”的游戏,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假设一个极端的场景,就是医药代表再也见不到医生了,学术推广该怎么办?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渗透到医疗的各个领域,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的药企也慢慢开始参与进来。业内喜欢把药企与互联网的合作称为“联姻”:一个是刚入行,有创新活力,一个是被时代驱动,小心翼翼试水。两人磕磕绊绊的感情戏是如何开始的?你在经历怎样的磨合?网络学术推广是回归医疗营销本质的改变,还是传递灰色利益链的“新瓶装旧酒”?

1、大家都在做

事实上,药企对互联网工具的探索由来已久。随着近期移动互联网工具的兴起,医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也在重构。

一项针对医生的调查显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第三方医学网站/app、在线学术会议已经远远超过医药代表的面对面拜访,成为医生最喜欢的学术交流方式。前三者的支持率在30%左右,后者在10%左右。

此外,合规环境带动企业营销转型,两票制、营改增、医保控费、药品招标等一系列政策让企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分级诊疗的深化也让医疗资源下沉,这也对药企对基层医生的营销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更多的,是这样一种行业常态下的普遍试水。

“如果你现在不说MCM(多渠道营销,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学术推广是其理念的一部分),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医药营销的。”一位医学观察家这样评价。

“我们公司有专门负责数字营销的团队,每个事业部都有相应的指标,而且是在公司层面下推,可见管理层对此的高度重视。”一家跨国药企的产品经理告诉E药经理。

药企与医疗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模式大概有三类:一是针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如杏树林与众生药业的眼云学院,杏树林与辉瑞在重症感染领域的医生交流平台,以及阿斯利康分别与春雨医生、微医合作搭建的分级诊疗平台;二是医患模式,如礼来与腾讯、丁香园合作的糖尿病管理项目;第三,医生的工具模型,比如杏林的病历夹。上述产品经理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互联网工具这么火,大家都在探索,都想做点什么。但是,据我所知,做得好的,可以拿来做的例子还是很少的。”

上述跨国药企刚刚做完一个针对儿童的罕见病项目,是和一家医疗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的。因为是稀有药物,是独家产品,所以在药物信息的传递上,设定了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主要是想做疾病科普,只要把概念宣传到位就行。分为两种方式。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做科普;另一方面,我们利用APP认证功能对用户进行精准分类,然后我们主要针对儿科医生推广疾病筛查工具。为了让枯燥的学术内容看起来更有趣,他们还开发游戏,拍摄公益视频。“并不是说你越学术

投入产出比无法衡量,这是MCM人最头疼的问题。上述观察人士认为,这也是本土药企不愿布局互联网的原因之一。“跨国药企注重品牌推广,本土药企相对更直接。”

据一位曾在跨国药企负责数字营销效果评估的第三方人士介绍,他的做法是将市场分成两组,每组选取N家医院,一组在传统推广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营销,另一组不增加,对比3~6个月后市场销售的变化。“太难了!做了两次,就再也不想做了。”环境因素变化很大,很难评估。

阿斯利康与春雨医生达成合作协议时,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王乐妍曾表示:“与春雨合作没有KPI。”更多情况下,药企对数字营销的评价是否与销售额挂钩?在E药经理的不断追问下,上述产品经理最后表示:“我们没有具体的销售指标,但是要努力推动销售完成,考核比较主观。”业内普遍的结论是,“这个主要看老板的想法。”

矛盾比较多。有第三方人士观察到,对于药企来说,互联网和R&D涉及的主业与药企的生产实际上是相互分离的。毕竟很懂互联网规则和药企的人很少。医疗相关的互联网公司有更大的“野心”。他们通常有热情去解决这个行业中更大的痛点。帮药企做规划不是他们喜欢的事情。

2、合规大考

GSK风波后,一度被外企引入中国,因其隐秘性和“合规性”而备受青睐的“学术营销”灰色利益链也浮出水面。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学术推广真的是合规转型的一种方式吗?

有业内人士向E药管理者感慨,合规性在提高,药企也在想尽办法提高销量,但效果还不如直接给回扣。在新型医疗互联网公司需要资本支持,药企有一定预算维持医患关系的逻辑下,互联网公司开始作为原有灰色利益链的一部分出现。

余纯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张锐非常反对帮助制药公司举行在线会议,他认为这是一种暗中向医生输送利益的模式。

一位比较知情的人士向e药管理者感慨:药企在互联网上的转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更多的是把传统模式搬到线上。老酒装了新瓶,互联网平台成了他们的“洗钱”工具。

另一位医疗互联网公司人士直言,“大家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不做怎么能卖药呢?”他指的是一些涉及金钱的业务,比如帮药企做账,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开医生专栏的名义支付稿费等。“总之,尽量给医生送钱,但不要直接办理。”当被问及这是否是学术提升的附带操作时,他若有所思地说:“我不这么认为。有些项目我们内部很清楚,这个项目就是一张票。”

但他们不准备攻击互联网平台本身,医疗体制不改革,对医生的财政补贴不到位。这是商业贿赂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不否认部分互联网公司成为了“共谋者”,但绝大多数药企还是以学术推广倾向较强的形式进行合作。像上面提到的罕见病项目,确实是在做学术推广。因为那个市场没有竞争,问题更容易出现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供大于求的领域。

药企也会通过赞助项目、宣传科室等方式维护与医生的客户关系。“关键是如何界定合规红线?我们这里发布一个十分钟的采访视频,然后给5000元的采访费。你觉得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备受关注的新事物,往往被质疑,被无限放大。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每一种促销手段都必然或多或少与销量挂钩。如果每一种推广方式都想证明其有效性,过程会极其曲折,哪怕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医药行业。更多的人还在这个新兴行业探索。他们的诉求是淡化概念,强调渠道协同,让MCM回归“营销”本质,用更好的思路满足医生的多元化需求。

标签:
阅读上文 >> 国家药监局:复方板蓝根颗粒转换为非处方药
阅读下文 >> 2亿用户的悦动圈C轮再获1亿元融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wuhanty.com/yaoqi/show-2777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天涯医药网

友情链接